海外网12月9日电 12月3日上午,一条题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新闻在不少网络媒体平台上疯传。消息一出,立马激起不少网友义愤:碰瓷碰到外国友人头上了?然而,此次事件并没有因为外国人的“出资1800元”而很快被平息,剧情却峰回路转。北京警方公布了当日的视频影响,事实却恰好相反。中国大妈却是这次事件中的受害者。 舆论为何在短短时间内实现360度逆转?这次事件不禁拷问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实报道甚于毒药。 “讹人”大妈实为受害者 12月2日,北京街头车行道斑马线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公众关注并迅速传播。事件双方是一名骑摩托车的外籍男子和一位过马路的中年妇女。事后出现几种舆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中国大妈冤枉,她确实被老外撞了”,也有人把关注点集中在“老外用中文对倒地大妈爆粗口”上。 据12月4日《新京报》报道,12月2日“大妈被指讹诈外国人”事件:该外籍男子驾驶无牌摩托车撞倒了中年妇女,双方随后发生纠纷,后妇女被送医检查,因伤情轻微,双方在交警调解下,最终外籍男子支付了精神损失费、医药费等共1800元赔偿金。 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纠纷,却被一组图片报道乌龙百出。“好多老家人给我打电话骂我,说我在北京碰瓷!”3日中午,被指“讹诈外国人”的当事大妈李女士情绪激动,她称,不实报道让她压力很大,将追究拍照者的责任。 据《法制晚报》报道, 4日下午,误传大妈讹诈的“当事摄影师”向众多媒体发了一封道歉信,希望通过道歉信向大妈及网友公开道歉。5日上午,大妈表示不接受道歉信道歉,希望对方登门道歉。 回顾“香港女婴案” 讹人大妈实为受害者,这个事件不免让人联想到11月份一个震惊一时的“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走事件”。 据香港媒体报道,11月23日晚,吴姓少妇报案称,她用婴儿车载着仅6个月的女儿在九龙城南角道逛街时,遇上一名操普通话女子问路,她热心指导一番,待对方离开后,发现车内女婴失踪,她怀疑有人借问路分散其注意力,再由同党暗中抱走女婴。 “拐婴案”惊动九龙城区,不少街坊闻悉均感惊讶和恐慌,误以为内地人贩子“攻入”香港,有小孩的人家更是紧张,他们希望警方能尽快破案,救回“失踪”女婴。 除警方寻人外,香港各界名流、社会人士亦积极响应,热心网民在网上开设专题群,有数万网民加入。有人呼吁当时驾车经过的司机检查车头摄录机,看看有否拍下案发过程或疑人样貌。同时,也有内地网民更发起“人肉搜寻”,将“被拐”女婴的照片广传,希望协助寻回女婴。 经过10天的侦破,案件峰回路转。12月2日下午,香港西九龙总区总队表示,31岁的女婴之母吴某涉嫌犯有非法处理尸体罪,已将其扣留作进一步调查,警方已确认该案情并不涉及拐带儿童。 同样,舆论转变之快让人咋舌:吴姓女子从受害者摇身一变成为犯案者。 据报道称,案件刚爆出时,事主称一对操普通话的男女借问路之机抱走了女婴,“操普通话的”顿时成了关键词,一石激起千层浪,10万人网上转载讨论,部分港人将矛头直指内地人。次日有港媒在头版头条位置冠以“内地鸳鸯贼当街抢B女”的大标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还链接了内地拐卖儿童的案例。 案件真相一公布,就引爆了网络舆论。不少内地网友为内地人洗冤欢呼,亦有网友批评个别港媒及港人对内地人有偏见,“碰到坏事就习惯性地怀疑到内地人头上”。应该说,内地网友的情绪其来有自,跟案发伊始部分港人的偏激反应,以及个别媒体的推波助澜密不可分。 拷问职业道德:不实报道甚于毒药 不论是“讹人大妈事件”还是“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走事件”,在舆论上都是自摆乌龙。 据人民网12月8日报道,“讹人大妈”这次事件的出现不禁让我们拷问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网络、新闻等各大媒体承载着宣传新精神,引导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媒体工作者应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对热点问题进行如实报道,而不应该为了阅读量、点击量,去捏造事实,吸引眼球。不实报道,虽然短时间内给自身带来了更高的点击量,但是,却给当事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受害人的生活,这种影响比毒药更甚! 此外,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国人的价值取向。事件一出,除了新闻的宣传,更多的中国人选择同情这位外国人,藐视这位中国大妈。这其中的不能排除前段时间网络和各大媒体曝出的种种搀扶老人被讹诈的新闻的影响,中国大妈被重新塑造了凭借年龄弱势来进行“敲诈、勒索”的“新形象”。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 事实最终会给当事人合理的解释,但是,此事也给我们一剂强烈的清醒剂。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国人自身,都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事实出发,不去制造“毒药”,也不去传播“毒药”。 12月9日的《长江时评》中提到,事情到此,“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貌似告一段落,从央视新闻上看,对大妈来说,只要能公开道歉,好像就可以原谅。这件事看起来摄影师给自己惹了麻烦,给大妈惹了麻烦,但其对社会舆论导向、对图片行业、对新闻界的影响,却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会影响整个图片行业和新闻界的监管,以此给社会,给新闻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比陈永州事件小。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图片行业这些年出现了几个大的供应商,其新闻整体质量还算不错,不仅起到了对官方媒体的拾遗补漏的作用,甚至很多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比官方媒体还要快,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能被各媒体认可,逐步形成公信力,并花钱来转发,里面凝集着诸多图片人的心血,来之不易。但是,此次“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一下子让人们对民间图片社的公信度产生了怀疑。(庞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