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得批文到密集路演,新股发行的每一小步,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在新股发行改革的背景下,此前“默默无闻”的路演环节,在媒体镁光灯的照射下显得神秘而狂热。 改变的确在发生。“参会者身份验证特别严,发行人谈到经营状况时非常保守,”参加路演的机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最大的感受是,网下发行从以前的买方市场一下变成了卖方市场,“现在是机构求着公司了。” 不过,多位机构人士指出,新股发行的火爆场面并不会长时间持续,一旦新股发行常态化,博弈格局又将生变。 火爆的路演 “我们期待与各位见面已经快三年了。”1月2日,新宝股份董秘杨芳欣的路演开场白广为流传。不过,IPO停摆带来的煎熬,立刻消弭于机构的热情之中。当天,100多名投资者涌入新宝股份路演会场。 首批招股公司的路演,几乎都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部分投资者只能站着听完路演。 “一般来说,路演会选择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中午会安排午餐,可以跟一些重点机构有更多交流。”另一家招股公司主承销商说。 也有例外。比如,良信电器就仅在上海安排了一场路演。“即便只选择一地路演,发行人及中介机构也会赶赴另外两地,与当地机构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该人士说,由于时间和行程非常紧凑,发行人一般会兵分两路,分别由公司董秘和财务总监带队推介。 尽管路演的地点、时间及流程与此前基本一致,但变化也有不少。“监管部门有要求,对身份验证比较严,只允许有预约的投资者进场,未预约的投资者及媒体等都不能进入。”某公司高管对记者坦言。 一位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未能提前和券商做好预约工作,他未能进入主会场。这与之前不少公司以礼相送招揽机构参会的情况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在路演现场,发行人的口风也变了。“之前公司在谈及经营、财务情况时一般都往光明的方向去说,但现在说得非常保守。”参加楚天科技的机构投资者说。 询价环节的变化也很大。根据最新的网下配售规则,参与初步询价的投资者,应向交易所申请获得网下申购电子平台CA证书,安装交易端软件方可登录申购平台。投资者报价、查询均须通过该平台进行,通过该平台以外方式进行报价视作无效。 记者了解到,各大券商手里首批CA证书成为稀缺品。“我们内部对投资者的资格会根据席位情况、基金性质等条件进行一定的筛选,肯定存在部分有实力的投资者拿不到证书的情况。”中信证券内部人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保荐人还向记者透露,在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后需给监管部门过目,获许可后再刊登发行公告。 博弈格局骤变 机构的热情不难理解——一年多的压抑之后,“打新”冲动怦然释放。 不少机构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势,兵分多路参加路演准备大干一场。一位大型券商的部门经理向记者透露,一些机构客户甚至希望自愿增加一年限售期以求在配售中获得倾斜。 “他们是把这个当成定增项目来做了,毕竟现在有大批限售股东陪着,而且公司质地已经经过好几轮财务核查,在新的发行体制下价格应该也不会太离谱,所以他们觉得这个肯定比定增要好。”该券商人士说。 不少参会人士甚至表示,公司路演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配额。 可是,僧多粥少。“人太多,太火爆,估计很难拿到好的价格,所以这一批我们可能暂时先放弃。”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我们内部进行过测算,国内80多家基金公司,每家基金公司旗下有数十只产品均可独立参与网下申购,加上一些具有CA资格的阳光私募和旗下产品,估计可以网下打新的公私募产品超过3000家,最后能拿到份额的可能就几十家,从这个角度看,网下打新的成功率其实并不乐观,简直和以前的网上申购有一拼。”中信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预计首批公司发行申购火爆,承销商不担心发不出去,机构一下子变弱势了。”一基金经理说,不过,公司现在对发行价的态度也比以前纠结,一方面当然希望发的好一点,这在以前没什么限制,但现在发的太高会影响到后续的解禁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心态上有些矛盾,博弈难免。 不过,对于机构蜂拥追逐新股的场面,也有机构人士明确表示“不感冒”,“尤其是在老股配售机制下,新进场的机构股东没法和已经部分套现的老股东相提并论。” 热度恐难延续 在IPO开闸的背景下,首批新股路演获得热捧可以理解。不过,这多少与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对新股的偏好有关。 一旦新股发行常态化,这样的火爆将难以维系。“按照目前的发行节奏,路演热度也许会持续到五六月份,但新股太多了市场也受不了。”一位市场人士笑称,“到时候大盘不好,大家又要怪罪IPO重启。” 另一方面,尽管过会企业的发行窗口期被延长至一年,但企业依然会选择尽快发行,期待中的市场自我调节可能并不明显。上述人士说:“发行时机很难选择,发行人、保荐机构都会想尽办法,越快发行越好,夜长梦多啊!” 随着过会企业陆续启动招股,“新鲜出炉”的自主配售制度也值得关注。记者统计发现,将今日公布招股书的欣泰电气等11家公司囊括在内,目前仅有中金等7家主承销商选择了自主配售。“或许是考虑到自主配售存在私相授受、利益输送的嫌疑,所以不少券商为避免麻烦,主动放弃了自主配售。”一位保荐人坦言。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主承销商慎用自主配售的另一原因,或许也是意识到首批新股发行火爆并不可持续,“万一因此冷落了其他机构,以后的项目推介可能受影响,到时候得不偿失。”(记者 施浩 黄世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