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从第一篇闺蜜专栏至今,田朴珺无疑是2013下半年娱乐圈“婚丧嫁娶”之外的一道清胃小菜,“田朴珺集齐N个闺蜜召唤神龙”、“田朴珺的《后宫-闺蜜传》”……各种评论段子甚嚣尘上,大多都已习惯了以批判的姿态高高在上。这个女人因为“小三儿”的身份,似乎一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被大众围观。然而,当小三也需要本领的,回顾2013年关于她的系列新闻,查看“田朴珺”这个名字在媒体曝光度上的指数和走势,不难发现这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规划事业道路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用业余的思维,闲扯几个经济学的名词说道一番。毕竟,如果田小姐借此成为“娱乐圈一线知名制作人”,我们还会继续“呵呵”么?(策划、撰稿:梵一)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写专栏是一种广告式的营销行为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好酒隐于巷子里,也要靠酒香才能让人知晓。有过经商经历和长江商学院EMBA学位的田朴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虽然首次转型制片人的影片就获得4亿之多的票房,但是与实力匹配的名声还是要靠媒介传播才能打出去。选择高端杂志《智族GQ》的精准定位加上对网络传播的熟识和了解,田小姐借各类媒体和新浪微博等平台之手,只玩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将自己在影视制片领域的企图心告知天下,在媒体、大众的“谴责”声中,她在大家的印象里早已不再仅限于《甄嬛传》里温柔娴淑的敦亲王嫡福晋,而是身价4亿票房的“知名一线”制片人了。这一系列的事件爆料看似有损声誉,且没有直接的利润收入,不过可以想到,身价连涨的田朴珺日后不愁“土豪们”的影视项目自动找上门来。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这样看来,“闺蜜事件”完全可以被当作是一次成功的精心策划过的广而告之式的营销案例。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田小姐深谙“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与风险规避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回顾一下事件全过程,从被曝《中国合伙人》转型制片人开始,田朴珺熟谙娱乐圈炒作节奏。娱乐事件的影响力其实像商品之于消费者的效用和满足感一样,存在“边际效益的递减规律”(含义: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若无持续性新料,一件新闻的影响度肯定是明不如今、今不如往。从《中国合伙人》热映后曝光自己的制片人身份,到8月底开辟闺蜜专栏,国庆假期被曝分手并回应、发表第二篇专栏……新料可谓一波又一波,田小姐本人自始至终都掌握着“被爆“的主动权,其头条新鲜度一直居高不下。时至今日,她后台看个《好声音》、与男友在美国压个马路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媒体焦点。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田小姐看起来不仅深谙“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利用曝光率炒得一手好名声,而且还善于选择时机,有效的规避绯闻所带来的风险(风险规避: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选择在《合伙人》上映火热后曝光联合制片人身份就是一招妙棋,“第一次”很重要,试想,电影若是一部烂片无人问津,其制片的身价必然会因这部“处女作”而受损,在《合伙人》上映后口碑渐长之时公布,恰好规避了片太烂的风险。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专栏”的上线时间也很巧妙。整个9月,除了后期难被预料到的王菲离婚外,娱乐圈一直处于平淡期,偶有“李晨[微博]分手”这种常见的小咖小料,以及“李天一案”这种半社会性的枯燥新闻,大西洋彼岸的威尼斯电影节也平淡无奇。田小姐此时抛出的“闺蜜”爆料就像多日阴雨中的一道彩虹,深陷“虚荣效应”(含义: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而不得不抢发头条的媒体们自然不会放过解读、报道个中猫腻的机会。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当然也有失足之处,虽然田朴珺本人没明确的让“男闺蜜”这个词沾上太多腥味儿,但这毕竟是年轻人间才流行的概念。田小姐低估了“好闺蜜”的立场和态度,更低估了网友们的八卦能力。值得赞许的是,面对“好闺蜜”陈可辛携爱妻的“打脸”,田朴珺“识时务”般的沉默应对,为未来友情裂痕的弥补留下可能。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或是因为难敌天后的影响力,田朴珺低调了一段,王菲离婚事件平淡下来后,田朴珺再次被曝与王石“分手”,并拉上王石本尊对绯闻作了回应。瞅着王、田二人回应“分手”的微博,有媒体人猜测“看来田朴珺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王石默许的”。因为,善于权衡利弊的田朴珺显然不会为了一个小咖闺蜜而失去王石这座“大山”。某位微博网友细心地发现,田朴珺的第二篇专栏“极可能被人润色过”,遣词造句、字里行间的情感不再像第一篇那般直接和信手拈来。田小姐本人似乎已经不想再“失去”第二位好闺蜜了。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拆借”他人与自我升值之道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在经济、金融学有个概念叫“个人拆借”,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为了应付短期的资金短缺而进行的借贷,通俗点说,没实力的时候不妨借助有实力的人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起来,大不了日后多还一点。在外人看来,田朴珺在娱乐圈和商业圈的一路高歌得益于她所“拆借”的几个对象。这个早已看透娱乐圈不想单纯借助影视作品走红的女子凭借“王石小三儿”的身份而知名,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凭借“长江商学院EMBA”的金字招牌而受商圈认可,《中国合伙人》的火热也再次肯定了她身为“联合制片人”的眼光和头脑。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回到“闺蜜事件”,不得不提的重点在于,到目前为止,两篇专栏涉及的两个人物——刚凭新作《中国合伙人》获4亿票房的导演陈可辛、正在热播的全民综艺《中国好声音》的幕后主创金磊——都是影视圈背后有一席话语权的大拿。田朴珺用她的头脑和手腕向影视圈的所有大拿和土豪们展示着“瞧,除了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夫君,我的闺蜜都如此低调奢华有内涵,你们的项目就放心交给我吧”。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这种“拆借”其实也是“利益共赢”。对于娱乐圈的从业者们来说,被媒体曝光一直是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第一篇专栏对于远在威尼斯的陈可辛来说,可以解救因为电影节的寡淡所致的曝光力微弱的局面,对吴君如[微博]饰演女一号的新戏的知名度也有所助益。同样,第二篇也给即将收官的《中国好声音》中决赛火上浇了一把油,略显颓势的《好声音》也需要以新的话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金磊着实应该谢一谢田朴珺的捧场。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结语: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写专栏本身就是一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相信田朴珺的“闺蜜事件”也并非“胸大无脑”般的无下限炒作。若当真是一件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反倒显示出了她本人的智慧、手腕和高智商、情商,原来,田小姐集齐N个闺蜜召唤的不是神龙,而是事业。 [size=14.399999618530273px] 话说回来,连“小三儿”都这么努力的奋斗了,我们还有理由懈怠吗?人艰不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