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日前召开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到2020年故宫600岁生日,故宫开放面积将达76%,宫中女性集中的西部地区将向游客开放。据悉,2002年故宫开始大修时,开放面积仅占故宫的30%,而目前,故宫的开放面积已达52%,多家在故宫办公的单位也已搬离故宫。参观空间不断扩大,游客将有机会了解更多的故宫文化。 从30%到76%,对于一到国庆节、“五一”长假等节假日就“爆棚”的北京旅游必去景点来说,古老的故宫在原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33万多平方米,比当初游客可自主参观游览的总面积还要大。对于广大普通游客来说,真正用于开放的面积才是一家博物院(馆)、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全部,如果“游客止步”“办公场地,请勿入内”等告示强势“割据”,不但实事上减低着游客参观游览的价值、体验感,也无法让公共文化设施“材”尽其用。 事实上,不少人对“游客止步”的告示已经见怪不怪,虽然也对那一片未开放的园中园、馆中馆感到好奇,却也无奈折返,放弃了事。必须指出的是,相较于要承担文物存放及研究之用的博物馆,不少公共文化场所的非开放区域存在占地过大、被相关单位机关挤占或挪作他用的现象;数据上的建筑面积宏大亮丽,具体开放面积却语焉不详,处于灰色地带的“鸠占鹊巢”等现象损害着公众的实际利益。 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而要保证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效益发挥的最大化,就需要对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及设施加强运行管理,丰富场馆内涵,提高利用率。如今,“免费开放”搬掉了市民、村民走进“两馆一站”的门槛,而如果像某些地区的村镇文化活动室站的总体使用率不足30%那样,高占比的“非开放区域”事实上让“开放”打了折扣,影响着公共文化场所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功能的发挥,关系着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大局。 人们乐意看到以故宫为代表的大型文化场所以人为本、服务意识的提升,运营管理的高效及科学化,以及公共资源向公共回归,也希望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能想方设法进一步减少“游客止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