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程远 日前,在中汽协召开的汽车强国战略研讨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谈到合资企业未来发展时说道:“合资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否则企业没有安全感”。这应当是曾庆洪先生多年合资切肤之痛的经验之谈,我深表赞同。 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品牌”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素,包含了企业的全部内涵。提到一种品牌,人们就会联想到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有什么样的技术能力等等。无法设想一个企业竟然没有品牌!但是在中国,合资企业长期把跨国公司的品牌“视为己出”,这算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企业形态吗? 中国政府在合资数十年后,终于醒悟,提出合资企业要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并作为合资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的先决条件之一。应当说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此,在合资自主刚提上日程时,我是持赞成态度的,并极表支持,认为这还有可能成为“市场换技术”失缺的一项补救措施。 但是汽车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却口是心非,真戏假唱,听任合资公司拿一款退出市场的落后产品,略加改进,或者仅仅改个前脸,换一个logo ,就算交了卷,糊弄了事,然后随心所欲扩大跨国公司品牌的生产规模,使这项政策流于形式。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本是按照生产合资自主品牌产品报批的,规定生产新能源产品,但实际建成后却成了奥迪品牌的第二生产厂,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真心搞合资自主,起码得有基本的研发投入,就像开一家发廊,总得有推子、剪刀之类,如果什么理发工具都没有,只有沙发和床,到底算是什么玩意儿?就是天桥卖艺的,好歹还有一套锣鼓家什,现在声称搞合资自主品牌的企业,除广汽本田表示投入了35亿元研发费用外,其他合资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全都“王顾左右而言他”。 跨国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自然是不愿意在合资企业投入研发费用的,这是因为,第一,他们在本土已经有了完整的研发体系,再在合资企业投入,属于“重复建设”;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在合资企业投入研发,容易造成技术外泄。但是,要想得到宝贵的中国市场,就应当有所付出,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换原则,也是一场国家间利益的博弈。现在,世界上市场资源已所剩不多,只要中国政府能坚持,不妥协,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跨国公司接受这一项“技术换市场”交易的。 然而,正如民营企业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所担心的,合资企业中方股东有强大的政府资源,他们有本事让管理部门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合资自主政策变味,这就是合资自主政策流于形式的真实原因。 今天我们重申,打造合资自主品牌的政策没有错,但是要真正执行到位,合资自主要名副其实!(本文作者为V讯网总编辑程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