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春天,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去世了。全村村民扶老携幼,600多个花圈摆了300多米长,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赶回来,为这位37年如一日干活打头、工作出头、致富带头的好村官送行。
当天早晨,几十位村民自发涌进村部,张罗着要给李凤山降半旗。村委会没同意,他们就一脸哀容地挤在李凤山办公室,怎么劝也不肯离去。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坚信,李凤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什么比降半旗的方式,更能表达大家的痛悼之情了。
村民眼里“打头的”:“一辈子没捞着歇息”
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领工员”李凤山,自从1976年当选村支书以来,一心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李大干”。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兴办企业,他把一个当年连“公粮”都交不起的落后村,建设成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记得生产队刚解散时,农民不了解市场行情,每年种啥都拿不定主意。“李大干”就每块地种上四、五个品种,秋后,哪种作物长势好、收成多,选什么种、用哪种肥,他都一样不落地告诉乡亲们。他家的试验田成了村里的示范田,村民们种地心里有谱了—“李大干”种啥我就种啥,收入随之逐年提高。
长富村出名后,各类现场会和外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李凤山从不折腾村民,绝大部分会务和接待工作,都由他和村干部来承担。“这种事要放在别的村,都得花钱雇人干,我们村干部出义务工,实在干不过来,李书记喊一嗓子大家没二话!”村民李志国对此非常信服。
1999年,村里想上奶牛项目缺资金,李凤山就揣着跟省委书记的合影照,闯进了省委大院。省委书记表扬他敢想敢干,还特批了20万元养殖资金。2005年,全省确定扶持10个农机合作社项目,长富村没摊上,他就跑到省里软磨硬泡,竟然要回了第11个扶持项目。
长富村有种植谷子的传统,谷子口感好,营养价值高。2004年,李凤山带领34户村民用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成立了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大干牌”有机小米,获得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被评为省内名牌产品,畅销各地。10年来,长富米业共为村集体累计增收1200万元,全村农民累计增收1908万元,人均年增收2000元。
长富村富了,“李大干”的身体却累垮了,从住院确诊到去世不过14天。每年除了除夕在家过个年,他从没休息过一天,一年到头都在村里村外“扑腾”个不停。弥留之际,“李大干”坦言,最大的遗憾就是一辈子没捞着歇息。乡亲们心疼得直掉眼泪,感觉心里对不住他。
百姓面前“扛旗的”:“到啥时候都是党的人”
无论发展畜牧业还是种植结构调整,李凤山始终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旗,从村里一直扛到了全国。
1996年,省里要搞玉米种植大垄双覆试验,由于试验有风险,各地都犹豫不决。李凤山认为此举可以改造低产田,主动把这个试验争取下来,并从外地背良种回来试种。第二年,玉米亩产达到了2500斤,长富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吨粮田目标,该技术很快推广到全省。
2006年,村里投资修建水泥路,低价中标的承包商偷偷送给他10万元。李凤山为此犯起了嘀咕,“送我钱干啥,怕是要偷工减料,村里的路还不修成豆腐渣?”第二天,他不但把钱退给人家,还解除了对方修路承包权。
为了实现助农增收和共同富裕,长富村还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嵌”在产业里,建立米业党支部、农机党支部、吨粮田党支部、劳务输出党支部,打破了原有地域限制,也改变了以往党支部啥都管、啥都管不精细的状况。目前,全村集体固定资产6200多万元,存款580万元;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1.6万元,比2000年人均收入增长近8倍。
群众心中“当家的”:“十个指头掐哪个都疼”
在长富村采访,记者发现全村百姓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他们心中,“李大干”这个“当家的”,不仅能一碗水端平,也总能雪中送炭。
追忆起当家人“李大干”,一些村民掉下眼泪。村民张勇说,那些年养猪有任务,年底交猪是硬指标,而他两口子都有肺结核病交不上猪,没想到李凤山竟大手一挥,“免了!”村民白贵祥无儿无女,患病行走不便,总是一个人孤寂地待在家。李凤山经常跟老伴撒谎说有事,然后偷偷跑到白贵祥家陪他住上一宿。
李凤山常把百姓比喻成手指头,他说:“十个手指头,掐哪个都疼。”2002年春节前,看望村民范发后让他犯了愁,范发小时候被炸掉一只手,家里因残疾而致贫。如何让范发这样的村民也能致富?刚过春节,他就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决定让范发种烤烟致富,范发的“小产业”就这么鼓捣起来了,当年范发的收入相当于过去3年收入的总和。
“当家人”的家,只能是大家的“家”。前些年,李凤山的儿子自己开了个米厂,和村里的长富米业形成对垒之势。他怕儿子搞不好,砸了长富小米这个品牌,就让儿子到村里的米厂来干。儿子起初不同意,他硬是“收购”了儿子的企业。
李凤山深知当好主心骨,不搞一言堂的重要性,率先在全市推行了“依法治村、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四项工作制度,成为肇东市村级民主管理的典型。20多年来,全村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即使在农村社会矛盾最复杂时期,村里不仅没有上访的,还收到老百姓送来的锦旗。
为了解除绝大多数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还投资180多万元,建立了养老补助金制度和福利待遇制度,对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给予400-1200元的养老补助金。
追忆起与李凤山共事的情景,老村主任王洪义感慨万千,“以前每天上班都先到他办公室,说说自己的干法,再听听他的想法。现在他不在了,心里突然就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