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号咸阳市礼泉教育局叱干学区工作组前往辖区相虎郭村教学点对那里的学生家长进行摸底走访,计划撤村并校,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学校的张老师服用农药自杀,事发后经过全力抢救,目前张老师已经没有大碍,正在恢复阶段。 今天上午,记者赶往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相虎郭村教学点,在学校内唯一的一间教室里看到,有七名小学生正在上课,而上课的许老师是在张老师出事后,暂时过来代课的。这个教学点并不大,条件十分简陋,而这仅有的七个孩子分别接受的是学前和一年级教育课程。在采访中,一位学生家长向我们讲述了事发的情况。 学生家长:“头一天上面来人就是说要撤这个学校,意思就是让他(张老师)回家去,不要教书了,反正那天晚上,就听到学校里面有吵闹声,就听说他把毒服了。” 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事发前辖区教育组的工作人员和他们进行过沟通,主要是询问并建议孩子转学。一些家长对于礼泉县教育局撤村并校的计划表示反对,就在当晚,张老师服毒自杀,幸好被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随后,记者也来到礼泉县教育局叱干学区,老师郭联伟表示,根据家长意见,目前相虎郭村教学点依旧会继续办学,当事人张老师属于教育系统内的公办教师,所以并不存在没有工作的问题。他们也将会积极与张老师沟通,待他身体恢复后,另行安排教学工作。(西部网) ■ 事实+ 撤点并校:有弊无利 “撤点并校”,指的是自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从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总减少量的81.3%。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撤点并校”政策的初衷,似乎以为会“既便宜又实惠”,比如坚信会使教育资源获得更合理的配置;会提升教育质量;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等。但事实证明,上述期望,都没有实现。与此同时却带来新的问题:加重农民负担,学生辍学率上升,加速农村的解体和乡土文化的凋零,过早的寄宿生活,严重威胁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等。 因只见其弊不见其利,“撤点并校”在2010年被教育部转入“暂缓”状态。就连教育部长袁贵仁也承认,一些学校的撤并,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2011年,温家宝曾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上。如果学校撤办,孩子们上学的路途遥远,而使孩子辍学,就与我们的政策方针是背道而驰的。” “撤点并校”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每年节约1670万”是县级政府狂热推行“撤点并校”的最大动力,即使到目前,“撤点并校”的热情和政策惯性并未完全消退。(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教育部网站等) 美国也曾“撤点并校” 当时,在全美国的学区由1961年的36402个下降到1970年的17995个。然而,即使美国在撤点并校中做了充分投入,在校车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上做了充分准备,但仍有多项研究表明在教学质量、 教学投入、学生成长等方面,合并学校不一定有什么裨益,还可能带来坏处。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又开始了一场“小规模学校”运动,让办学更加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