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洋得意
发表于 2013-12-16 14:48
|阅读模式
查看: 1073
张彬认为,“为了缓解交通”这个理由理论上不是特别成立。对北京这样一个早晚高峰上班刚需强劲的城市来说,这个理由稍显牵强,这可能只是相关城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有所考虑或者忽略。张彬个人认为,涨价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北京地铁而言,如今的低票价已经难以负担整个地铁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涨价是必然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高峰时间要涨,平时也要涨,直到涨到相对来说一个合理的价位,才是一个真正的出路。
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对于地铁的拥挤是否能真正起到缓解作用?张彬表示,可能性不大,因为北京目前这种高峰的拥挤是一种完全性质的刚需,上班和下班是难以避免的一件事情,所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调价来限制坐地铁出行,恐怕难度会比较大。对于一般通过地铁上班的工作人群来讲,涨到多少钱,可能也得有人坐,除非涨到很离谱,但这违背了我们公交优先的原则。目前来讲,如果真涨到比如说3块、5块,根本缓解不了上下班交通高峰拥堵的问题。
政府财政在公共交通补贴方面已经捉襟见肘,支持提高地铁票价一方认为这是一个充分的理由。有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地面公交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1.7元,轨道交通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为5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地铁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大多数地方对公共交通都有补贴。北京5年前推出地铁2元票价,也正出于这样的考虑,并且受到了民众支持。现在要提价,也应当综合各种因素,重新合理确定乘客应当承担的比例,让财政补贴能够稳定持续进行下去。
张彬表示,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承担公共交通福利,要看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在民生中支出交通的比例。张彬指出,如今资源紧缺,包括价格上涨可能会对交通补贴造成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是改革,改革应该包括财政使用上的透明化,包括政府补贴的透明化、城市功能区的分割等等。但不管怎么说,靠越来越高的财政补贴绝对是不可持续的。
张彬说,理论上讲,北京没有义务补贴所有来到北京的人,财政补贴更多的时候是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不是针对所有在北京生活、工作,甚至来旅游的人群。目前来讲,很多北京市民不是负担不起地铁涨的几块钱差价,最主要的是他们急需畅通的交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真正需要政府补贴的就是少量低收入人群,把这个人群补贴好了,自然费用就下来了。而且目前来讲,今年的补贴大概超过180亿花在公交上面,地铁也占了很大的份额,这里补贴了180亿,可能在医疗上就会减掉180亿,也可能在养老上会减掉180亿,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是不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