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2月11电 近日全国各地面临“阴霾不散”的困境。12月以来,雾霾天气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创下世界雾霾面积之最。从个别城市的持续雾霾演绎到一个国家几百万平方公里都身陷雾霾,反映污染越发带有全局系统性。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不再以GDP论英雄。 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全国雾霾蔽日 海口也沦陷 12月以来,雾霾笼罩中国的半壁江山——据统计,雾霾天气已经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 据气象专家称,这是中国今年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中度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北京、天津、河北的雾霾天气成为众矢之的时,上海,这个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化超级都市,却一直在为拥有不错的空气质量指数而自傲。而现在,神话被击碎了。这个城市的气象专家神情严峻地告诉市民们,从11月30日开始笼罩上海的这轮雾霾天气,其持续时间之长,浓度之高,“均是空前的”。 此外,据新华网报道,以空气质量优异著称的海口也没了往日的通透感,楼宇间犹如环绕了灰白色的绸带,可见度大不如前。海口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其“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显示,12月10日17时,海口空气质量指数为152,属中度污染。 唯GDP致健康赤字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将雾霾主要归咎于汽车尾气、糟糕气流,甚至中式炒菜的做法等,并做出汽车限行、限购等应对措施;但却忽视甚至无视雾霾的元凶--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的健康赤字这一本质。通常讲,排在前三位的大气污染分别是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和燃煤取暖。考虑到南方没有燃煤取暖,并且一些中小城市尾气排放也没有北京如此严重,毫无疑问,工业污染源排放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有报道称,中国重度污染地区几乎都是大中型城市,与重工业分布几乎完全重合,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水泥、钢铁、焦化、火电厂、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严重,因为该地区传统上遍布钢铁、火电、水泥、化工等企业,但此次长三角雾霾严重则十分罕见。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雾霾GDP”行不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此前表示,国家即使付出GDP的代价也要消除雾霾,少用煤,少开车,少开发建筑。宁可降GDP也要把雾霾治理好,因为别的方法都是小方法,不是主要的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如果呼吸都成问题,GDP第一又有何意义?”事实上,“绿色GDP”已逐渐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习近平多次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排位等纠结”。而从中央到地方,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也成为各地探讨尝试的新做法。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中共力求选拔坚持求真务实和科学发展的干部,而此次新规出台,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说。他以12月首个周末全国十面“霾”伏为例认为,环境污染等综合问题已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敲响警钟,中组部此番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的政绩考核新规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科学发展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实。 《通知》中提到,凡是对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生态严重破坏,以及盲目举债留下烂账的,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追究责任。 马庆钰认为,这就为地方干部戴上“紧箍咒”,让那些盲目崇拜GDP的官员及时警醒,让那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人受到责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