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e
发表于 2014-1-1 19:49
|阅读模式
查看: 2803
2013年12月27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4年2月21日起,召回2012年9月21日至2013年11月13日期间生产的翼虎SUV汽车,涉及数量共计80857台。
这是一段信息量非常大的召回说明,长安福特翼虎于2013年1月22日正式上市,这次召回甚至包含了从2012年9月21日第一批试装车在内的全部国产翼虎。这也意味着,长安福特官方承认,在今年11月之前生产的福特翼虎前转向节(羊角)均存在潜在的质量缺陷隐患。
据长安福特内部深喉透露,从今年11月起,国产供应商生产的前转向节质量趋于稳定,能够达到和进口件相同的韧性指标。由于提高标准后国产零部件产能不足,今年11月起长安福特同时开始批量进口前转向节用于国产翼虎的生产,所以召回的产品日期,被锁定在11月13日之前。
11月之前国内供应商生产的前转向节(羊角)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长安福特的官方解释是:部分批次的前转向节生产材料未能符合福特对该材料在全球执行的材料强度标准。如果车辆受到相当强度的撞击,前转向节可能发生断裂,存在安全隐患。
所谓的未能符合材料强度标准,深喉介绍:主要是材料韧性指标上,一些指标偏向下公差界限,这样会导致前转向节在遇到撞击时,易产生脆性断裂,导致前轮“断轴”。由于金相检查只能是每批次零件的个别抽检而不是100%全检,一些批次的转向节如果抽检偏下公差,其中可能会包含着不合格的零件。今年以来,由于该零件全球范围供货不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长安福特还是坚持使用国产前转向节(羊角),并协同供应商一起,改善零件韧性指标。
笔者认为,长安福特选择在12月底宣布召回翼虎,主要原因并不是“维权车主们”的努力,而是国产前转向节供应商已经基本搞定了材料韧性问题,并通过进口零部件的方式补齐产能缺口,所以从11月起批量生产的前转向节零件已经达到了福特全球统一的材料强度要求。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持续稳定供货之后,长安福特开始通过召回的方式,改善前期存在问题的零部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未来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广州车展车主维权行为和后续媒体的跟踪报道,对长安福特召回该问题零部件起到了推动作用,长安福特在12月27日发布公告召回,但实际的执行时间从2014年2月21日起,也可以看出这次召回决策做得比较仓促,用于用户更换的“前转向节总成”备货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加上更换该总成需要较多的4S店维修工时和技师,这也会拖慢这次召回的整体进度。
这次召回的费用主要来自长安福特对该零部件国产供应商的索赔,两个前转向节的零部件采购价格非常低廉,主要的成本在备齐两套前转向节总成和4S店更换该零件的工时成本上,更换完前转向节总成之后,车辆还需要重新调整四轮定位(请车主注意!)。这些工时成本均需要长安福特厂商补贴,由于召回同时占据了一定的维修技师和工位资源,这也会在2014年影响到长安福特4S店的整体售后服务能力。
由于拆解下来的转向节总成,在更换了羊角之后,部分可以做备件使用,所以从零部件角度看,召回的材料成本很低。算上补贴4S店的维修工时等所有费用在内,每台车的召回成本预计在900元-1200元之间。这次召回长安福特总成本可以控制在9000万以内,相比2013年长安福特预计85亿的净利润而言,并不会对利润产生明显影响。
但这次召回对长安福特的厂商信誉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长安福特在之前曾官方发文表示其所有零部件均满足福特全球统一的零部件质量体系要求,这次召回的问题说明,确实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脸”。这样的前后矛盾和出尔反尔,会影响到客户对该品牌和厂商的信任度。笔者也建议厂商在问题确认解决方案前,谨慎发布声明或者说明,避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今年9月断轴门事件持续发酵至今,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三十余起翼虎断轴事件,车主在广州车展期间的维权,让更多媒体和公众开始关注长安福特断轴事件。从11月供应商开始稳定供货合格零件到12月27日宣布正式召回,长安福特的响应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尽管仓促,且召回准备期长达3个月,但通过召回,可以避免更多的断轴事件和法律纠纷。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福特翼虎(Escape)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8次规模较大的召回,出现的问题均较为严重:从气缸缸盖缺陷到燃油管理更换,再到这次的前转向节缺陷,累计已经在全球市场召回20余万辆翼虎,作为2012年下半年至今在北美和中国市场最畅销的SUV产品之一,翼虎在全球各地出现的零部件问题、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等,也确实影响到了福特品牌在包括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
关于召回,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厂商的召回都是被迫的或者无可挽回的。因为瞒不住、包不住等原因,才会发起召回,因为召回的成本很大,不仅仅是召回成本,还涉及到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等隐性成本。能够通过内部优化设计、更改材质或者变更供应商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潜在问题不会大面积出现的,厂商一般就不会主动召回。有些情况下,厂商甚至选择通过暗召或者指定批次维修等来处理缺陷,也不公开召回。没错,这就是制造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