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长春,银装素裹。面对零下20几度的酷寒,政法一线干警警容整齐,执法规范,服务热情,温暖着群众的心。政法队伍作风的巨大变化源自一年来市政法委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创造性地成立政法监督委员会,开展问效、问廉、问责“三问”监察工作。 吸纳社会各界成立市和县(市、区)两级政法监督委员会,将对全市政法系统监督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各个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是市政法委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得意之笔。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振华多次主持会议,面对面听取来政法监督委员对政法系统的意见建议,实现了各类监督信息和案件线索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监督委员直接向市政法委的大脑中枢进行传递。 一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共查办违法违纪案件137件,党纪政纪处分69人,组织处理55人,责任追究256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问责查办案件力度之大,监督范围覆盖之广,信息传递节奏之快,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在长春的政法系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最初面对的监督压力,如今已转变成一股改作风、促公开、提效率的动力,在最近开展的群众对全市政法系统评议活动中,政法机关的群众满意度提升6.7个百分点。 关于如何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如何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实现司法清明,长春市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三问”监察行动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合”——整合资源扎紧权力之笼 长春市政法队伍有16000人之巨,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58%。 “政法系统承担着执法司法、维护社会稳定、守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能,具有承担的责任大、掌握的权力大、队伍的规模大,与群众打交道多、接触社会阴暗面多、面临诱惑腐蚀多、廉政风险高的特殊性。”王振华坦承,全市政法队伍整体是好的,但个别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宗旨意识淡漠、作风漂浮,甚至以权谋私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政法系统的反腐倡廉和纪律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长春市加强政法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恢复了政法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政法纪工委)。长春市政法纪工委作为市纪委的派出机构,实行由市纪委和市委政法委双重领导,以市委政法委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履行对政法各部门的监督职责,负责全市政法系统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整合各方面监督资源,发挥专门机关、人大、政协、媒体、群众监督的优势,构建政法系统大监督工作格局,长春市政法委成立了市政法系统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政法监督委),下设党内监督组、人大监督组、政协监督组、舆论监督组和群众监督组,分别负责对政法各部门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办公室设在市政法纪工委。 目前长春市、县(区)两级政法委全部建立了政法监督委,共选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代表700余人作为监督委委员和特约监督员。 在监督方式上,逐渐摸索出了以分散监督、专项监督、询问监督、调研监督和评议监督等五种监督方式为主的一整套监督路子。根据监督对象和内容,选择适用不同的监督方式,发挥最大效果。在监督信息处理上,实现了层层收集、分类筛选、联席会议协调、专门机关督办、及时反馈备案的环环相扣,形成了监督信息由下到上传递,由上到下督办的有效工作机制。 长春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张智勤感慨道:“过去搞监督是‘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群众诉求听不到、违纪问题难发现、责任追究打空拳。现在政法委牵头把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有效整合,有力领导,统筹协调,紧密捆绑,攥成了拳头,真正形成了合力,发挥了1+1>2的效果。” “治”——“三问”监察治懒治腐治庸 走在长春街头,过去多在豪华车上才看得到的个位号和三连号,如今也频频出现在面包车、轻型货车和低价小轿车上。 这一变化源于今年2月份长春市政法纪工委牵头抽调政法监督委力量对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进行的一次询问监察。车管所根据监察意见,对社会反映强烈的个位号、三连号等号牌发放作出整改,取消了领导层的批准权,并将其按比例纳入“10选1”号库,供群众抽选。 今年2月份,针对政法机关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春掀开了“三问”监察的大幕。 何谓“三问”监察?即向纪律作风问效、向重要权力问廉,向制度执行问责。王振华表示,“三问”监察是从反腐倡廉入手解决队伍建设问题,核心目标是问效以治懒、问廉以治腐、问责以治庸。因此,“三问”既是作风之问、纪律之问,更是落实之问、党性之问,目的是实现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据监督委的同志介绍:“‘三问’监察就是要通过问效监察,强化服务意识,促进政令畅通,实现执行力提升;通过问廉监察,强化纪律意识,促进公正执法,实现公信力提升;通过问责监察,强化自律意识,促进廉洁执法,实现约束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