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雪龙”号破冰科考船在南极的救援经历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它成功救出了被困多日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后,在撤离途中,受强大气旋影响,被困在密集浮冰区。 “雪龙”号舍弃自身任务,营救他人而置身险境的事迹引发了国内乃至国际的热议与好评。 “雪龙”号义举彰显了中国传统义利观。正确对待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则更注重义的价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雪龙”号接到求救后前往救援,不仅意味着要丧失在南极寸时寸金的科研机会,对考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雪龙”号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行动,不舍昼夜,千里驰援。在“利”和“义”的选择面前,中国人选择了义字当头,重义轻利。在南极这片冰冷的海域上,“雪龙”号的英勇举动犹如雪中火炉,温暖他人,照亮世界。 “雪龙”号义举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多的国际责任。近年来,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更加有所作为,尤其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以及地区热点等问题上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此次“雪龙”号第一时间展开救助,是中国在危急时刻展现中国担当,贡献中国力量,发挥中国作用的再次生动诠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国怀仁爱之心,发正义之言,行共赢之事,不断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雪龙”号义举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友谊。时穷节乃见,患难见真情。2011年利比亚战乱撤离在利中国公民行动中,中国协助2000余名来自孟加拉、尼泊尔、越南等国公民撤离战乱之地。此次解救的乘客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阿根廷、荷兰、新西兰、智利等多个国家。此次救援行动,中国人不畏艰险,积极营救的举动,再次充分弘扬了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获救乘客以及各国的广泛赞誉。得道多助。中国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也必将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支持。 “雪龙”号船受困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指导组织脱困工作。7日,“雪龙”号突破冰封,胜利脱困,驶向辽阔的大海。中国梦扬帆之时,也一定是中国道义担当、一如既往承担负责任大国义务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