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履新以来,迅速确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人民法院工作形成了新的布局,实现了新的发展。
明确目标大力推进司法改革
2013年,最高法认真总结近年来改革经验,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意见,同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诉信访、劳教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深化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制度等重点改革,继续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事关公正司法能否实现,事关人民法院科学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一年来,最高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四风”问题;推进人民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创新教育培训工作,举办新任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院长培训班,推进基层法官轮训,开展巡回授课,探索网络教学,加强"双语"法官培训。同时,最高法还建立全国法院"司法人才库",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层次审判人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
此外,最高法在全国法院掀起专项整治违规使用公车、违规经商营利以及清退会员卡等活动,大力倡导 "十个不准"纠正不正之风,切实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和正风肃纪长效机制。
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公正透明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第一要务,不仅关涉司法权威,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2013年,最高法及时制定践行司法为民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意见,陆续出台一系列督促和强化执法办案的制度措施,切实指导全国法院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据统计,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07万余件,审结、执结1103万余件,同比分别上升4.96%和3.46%。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一切司法活动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最高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及时制定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一系列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文件,不断加强相关案件审判工作,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同时,人民法院还坚持依法预防和纠正冤假错案,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一批冤假错案,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3年,最高法把深化司法公开作为确保司法公正的一项有力举措,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截至2014年1月1日,东部沿海以及中西部共计13个省市法院已经实现三级法院裁判文书全部上网。
同时,大力推进庭审直播,建立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最高法和许多地方法院还开通微博微信,及时公开重大案件审理过程,增强了司法透明度。
为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人民法院继续开展主题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不断完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等制度,收效良好。
建微博"国家队"回应群众关切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全面应用,满足审判工作和群众的多元化需要,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3年,最高法确立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天平工程",随后又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开始建设信息集控中心,整合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资源,基本形成了覆盖四级法院的业务网络。
目前,各级人民法院正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在司法审判、司法人事、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化标准及安全体系也已初具规模,信息化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做好新时期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对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良好形象,有效凝聚法治共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意义十分重大。
一年来,围绕人民法院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司法解释、重大案件审理和重大先进典型,最高法有关部门积极完善新闻策划,组织开展系列报道,不断加强正面宣传,提升法院工作影响力。
各级法院进一步健全了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建立完善报刊、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充分发挥自有媒体作用,形成了新闻宣传工作新格局。
不久前,最高法联合31个地方高院微博建立了微博群,社会反响强烈,称之为法院微博"国家队"。
法制网北京1月10日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