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月6日至8日赴俄罗斯索契出席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为此,新华网独家连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解读习近平主席此访的重要意义。 新华网:中国是体育大国,历来积极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习近平主席中国正月新春亲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这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李建民:首先,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席在境外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从时间节点上看,这也是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外访,此访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其次,从国际视野看,习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也是中方的一个比较重大的举措,体现了中国对奥林匹克事业的重视和高度支持,展示了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开放态度以及积极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自信。 然后,此访是在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已经表态不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背景下作出的决策,在此种背景下,习主席去索契参加冬奥会开幕式,是对俄罗斯的一种支持。 最后,从我们自身来看,此访是一种相互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西方媒体也充斥着指责和反对的声音。当年,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形势严峻,与格鲁吉亚处于对战状态。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毅然决然来到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给予了支持。这次也是一样,中俄需要在重大的问题上相互予以支持。 新华网:习近平这次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连续第二年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也是自去年3月至今,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习主席与普京第六次会晤。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说,这充分体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您如何理解这种“高水平”和“特殊性”? 李建民:中国元首参加境外,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这本身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特例,我认为这是对俄罗斯给出的一种特殊的安排。 近年来,中俄关系虽然经历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总体来说,一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高水平上顺利向前发展的。仅去年,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已经见面5次,两国元首达成了“四个坚定支持”的重要共识,即坚定地支持对方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定地支持对方维护本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坚定地支持对方发展振兴;坚定地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些基本理念是只有在双方关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时才能达成的共识。 今年是中俄建交65周年,双方会启动一个新的、国家级的主题年活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两年一次,分别在两个国家轮流举办的主题年活动,以此来充实中俄关系,来奠定中国关系的基础,今年也不例外。 在索契冬奥会期间,习主席不仅要出席开幕仪式及集体欢迎晚宴等多边活动,他还会代表中国政府去看望我们自己的冬奥会代表团,在冬奥会期间与普京总统举行会晤,来共同总结过去一年中俄关系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拓展新一年双边关系发展和务实合作的新思路和顶层设计。可以说,这次活动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也是一次非常务实的活动,这也就体现了中俄双方在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的默契和力度,也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新华网:体育赛事也是开展元首外交的重要平台,习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专程赴国外出席体育盛会,单去单回,这种“短平快”式的外交可谓创新,您如何评价习主席这种外交理念上的创新? 李建民:我们可以从此次对索契“短平快”的外交方式来解读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外交理念创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元首外交并不是很活跃。但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元首外交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外交最活跃的形式之一,其中出访非常引人关注,中国国家领导人每年的出访最多时达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还会接待很多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来访。 元首外交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外交到今天这种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布局和现状。与以往的元首外交相比,新一届领导集体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继承性是一大特点,延续过去,继续大力开展元首外交,而且继续弘扬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等。变化则是另一特色,即在措施上有所创新。去年的出访活动和中央领导人的外交新提法体现了领导人的新风格,比如“中国梦”、对外合作的“命运共同体”、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新型的大国关系等提法,以及“一带一路”、“两廊两路”等构建新的周边外交的架构和理念,这些无论是从理念还是表述上都已经体现出习主席自己的风格。 我认为奥运会有一种公共外交的性质,习主席出席冬奥会这一事件本身就已经体现了习主席个人的外交风格和特点。中俄之间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成型的合作机制,此次出席就是一次道义上和外交开年的支持。所以,我认为习主席此次索契之行采取这种“短平快”的外交思路也是正常的,因为之后还会有更多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外交活动。 新华网:俄罗斯承诺要将索契冬奥会办成全球体育盛宴。但这么一场体育盛宴,一些西方国家借机对俄罗斯说三道四,目前欧美已有4个国家领导人甚至宣布不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使得本届冬奥会被蒙上政治化的阴影。对此您怎么看? 李建民:从深层次来看,先是前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后来是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它们在基本价值观、意识形态领域都是长期对立的,二者的矛盾由来已久。西方人不喜欢普京的执政风格,整个西方社会对普京第三次出任俄罗斯总统一直说三道四,认为这是威权主义的回归,是俄罗斯民主的倒退,我认为这更多是源于意识形态。 从近期来看, 2013年,对普京本人和俄罗斯来说,被美国媒体贴上一个浓重的标签——“普京的政治年”。因为俄罗斯在处理和西方的关系上获得了许多胜利,比如:成功化解叙利亚危机、阻止西方的军事打击,解决伊朗核问题,收留了斯诺登,阻止了乌克兰向西靠等。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这些俄罗斯的“胜利”是非常不舒服的。西方国家反对俄罗斯国内通过的反同性恋法,还在恐怖主义和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找到反对冬奥会的理由,这反映的是俄罗斯和西方在价值观上的深刻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是长期积累的、难以调和或者化解的。 我认为,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纯粹的奥运会可能是不存在的,奥运本身就带有大国博弈的色彩,更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直接的舞台,所以就更容易蒙上政治化的色彩。不存在仅是单纯体育赛事的奥运会,它一定会带有大国博弈的色彩的。 新华网:中俄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历久弥坚,而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俄正在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未来,中俄需要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中俄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李建民:2013年,新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年初首访俄罗斯时,双方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其中有一句话记得非常清楚,“中俄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 未来中俄合作领域是非常宽的。在国际和地区合作的层面上,中俄要保持在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的战略协作,要积极顺应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维护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及稳定,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等。 正如联合声明中那句话所言,如何将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领域的务实合作,这其中既有新机遇,也有一定难度。中俄可以合作的领域是非常多的,包括双边贸易,如何提升规模、水平和质量;在投资信贷的领域,怎样进一步深化;在大的战略合作领域,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以及新能源领域,如何构筑中俄能源领域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在高科技合作领域,怎样合作研发、创新,让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合作,最直接的就是在航空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以及航天的合作;在地区合作层面,一是继续深化毗邻地区,也就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合作,二是要跨越时空概念搞真正的产业内合作,比如:去年已经启动的中俄两江流域的合作,即中国的长江中上游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合作,主要考虑更多的是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合作;还有人文领域,这是为中俄关系增加粘合剂,只有真正通过人文的合作深化,增加普通人民之间的互信,中俄大的战略合作和务实合作才会有真正坚实的基础。 除了上述一些合作领域之外,中俄还要加强在金砖、G20、APEC、上合组织等等多边框架下的内部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建立国际新秩序。
|